《青中教育》2017第一期

  • 2018-07-17
  • 浏览次数:39871

卷首语

实践出真知

——传统视角看核心素养

小丘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当前正举步于以培育“核心素养”为本源的课程深改道路上。

    深改进程,使得“核心素养”等新鲜名词涌入普通中学教师视野,或多或少导致了视觉疲劳甚至反射式拒止!从我国传统教育哲学甚至传统文化角度,来理解这些新鲜名词,会使其更“友好”,更容易被普通中学教师接受与内化。

    李艺等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是由基底层的“双基”,中间层的“问题解决”和最上层的“科学思维”构成的,向下层层包含,向上逐层归因的层叠结构。这其中,基于双基的终身话语元素及特定思考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高迁移性方法,基于科学思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终身价值!再联系列维和莫奈提出的“专家思维”与“复杂交往”,个人认为,这些能让人终身受益的广义知识,大致相当于(核心)素养,可称之为“真知”。

    世界主流核心素养框架都认同实践在素养发展中有极重要作用。比如OECD(经合组织)DeSeCo项目组指出“惟有使知识和技能回归到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世界的具体情境中去探究与实践,方有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又如张华等采纳的“知识+实践=素养”等。个人认为,如果把素养大致理解为“真知”, 那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可大致理解为“实践出真知”。

    张华认为“实践乃素养之母,一切实践均植根于情境之中”。可见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情境学习”,即基于真实的、现实世界任务而学习。“情境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做课题”式学习,课题可使学习者在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时联系。再联系普通中学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研究和李艺等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中的问题解决等,个人认为,“实践出真知”中的实践就是真实问(课)题的解决过程,而“出真知”正是素养升级的宝贵过程。

    就普通中学的教师而言,接触课题已较为频繁。就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接触课题也已有不短的时间了。教师通过做课题式学习,在专业对应的学科知识、职业对应的教育科学知识、专业发展对应的教育科研知识等方面,都会出现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同样的,学生通过做课题式的学习,在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非认知知识、甚至超越学段的知识等方面,也会出现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可见,做课题式学习,是实践出真知的重要途径,也就是(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是“人的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通过做课题等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已不仅仅是囿于个人的追求,而是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要求!只有教师首先精通发展自身核心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才具备了基础或前提。

    综上,实践出真知或是通过做课题式学习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应当是课程深改之初,每一个教师必须拥有的基本认知。



附件1: 3目录.docx
附件2: 4内页.docx